人出生后,必须学习。每个人都自然地拥有 “自我”。有些人工作,有些人遇到佛教并理解苦、集、灭、道。他们寻求逃离痛苦,寻找真正的快乐的方法。这是来到的禅修的阶段。禅修就是提升发展,使心在布施与戒中繁荣。关键是训练心达到平静,获得宁静,因为我们训练而获得喜悦和满足。我们在今生和前世修习的,今生能轻易做到。但有些人,心总是不断地游荡。不要减少你的勤奋努力。即使心不平静,也要继续努力。总有一天,我们的心一定会平静下来,因为我们有坚定的信念。不要灰心。要对圆满觉悟的佛陀的教诲有信心。世尊的法能真正让人解脱痛苦。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冥想。
因此,一个人有多少信心或努力取决于他累积的修行。如果我们的心有智慧看到心灵平静的益处,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,不需要勉强。在某个时刻,冥想会变得舒适。它会自然发生。我们根本不需要命令任何事。心本身会说何时该经行,何时该坐禅。关键是在白天保持正念和清晰的理解,从醒来到入睡,都要保持正念。
现在,布施还需要存在吗?是的,它仍然存在。持戒仍然存在。就像在家女众毗舍佉,富有的给孤独长者——特别是7岁就见法成为预流果的毗舍佉——布施对他们来说很正常,持戒对他们来说很正常。他们可以成家。只是观点改变了,认为色身和心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。它们是无常的,注定要改变。但对这个身体的满足和喜悦仍然存在。这并没有损害。它处于道德的层次,五戒的层次。因此,我们在家人也有机会毫不费力地知见佛法。给孤独长者的许多随从都证悟了佛法。频毗娑罗王的许多随从都知见佛法。为什么? 因为他们已经造作,积累功德、布施、持戒和禅修。所以我们要努力修福,供养僧众。有机会时,要尽可能地训练我们的心。
每当我们看到老人、病人或亡者——尤其是每天都能看到的医生和护士——要思惟生命。每一个生命,我们的或他人的,都是如此。我们将逐渐理解这个身体由什么组成。当我们第一次听说这个身体是疾病之巢时,我们还很强壮。我们不明白它怎么会是疾病之巢。我们还没有生病。听到它,我们认为是别人的事。当疾病发生时,它遍布全身。但我们不认为我们也会变成那样。即使我们知道,我们也许概念上知道,但不是以智慧知道。现在,要以智慧知道,心必须平静,内敛。我们将直接知道这个身体只是生起和灭去,生起和灭去。我们看到生灭。这个身体是如此可怕。它们是疾病的住处。疾病从哪里生起?就是在这个身体中。
佛陀教导我们要警惕。佛陀用他即将入般涅槃的身体来教导我们,“比丘们,那些看到轮回危险的人,无论是比丘还是在家人,都应该建立在警惕之中。有为法以衰败和毁灭为本质。” 我们可以用这个来每天提醒自己,“随着日夜的流逝,我们现在在做什么?” 我们还能活多久?它转瞬即逝。一眨眼就是白天,然后是一个月,然后是一年。有黑暗和光明如此。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会拥有什么?人可能拥有很多或很少。但世界始终在旋转。时间不会停止。如果它快速旋转,我们会看到,哦,它已经进入死亡了。如果我们以洞见看,我们就这样看。它是如此之快。
我们坐在这里的人,一眨眼我们已经60岁了。50岁,60岁,70岁,或即将80岁。如果我们还年轻,我们可能觉得它还很遥远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为什么我们觉得它变快了?大自然在提醒我们要警惕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的身体开始疲惫了。这很自然。有时人们互相问,“你还好吗?” 我们鼓励地回答,“是的,很好。” 但实际上,那种健康每天都在减少。它不像以前那么好了。但它还没有受到太大损害。它仍然可以忍受。这些五蕴仍然可以忍受。如果它们不能,它们就必须破碎。
现在,学习产生智慧,根据现实理解诸行无常,改变邪见为正见, 我们可以(看到)它不是自我。如果我们看到这一点,就好像我们看到了佛法,看到了真理。这种我们执著的自我观,我们看到它不是自我。“执著”这个词,它根深蒂固。没有人想要它。如果我们知道执著就是痛苦,执著自我就是痛苦,执著我们所爱的人就是痛苦。执著宠物就是痛苦。我们不想要痛苦。但只要痛苦的原因仍然存在,痛苦就会生起。一切现象以因为本。
如果我们不想要那种痛苦,如果我们想要快乐或清凉,我们必须学习佛法,修习佛法,从布施开始。就物质而言,首先要放下我们拥有或占有的东西。我们必须首先放下自我。持戒,我们在另一个层次上放下自我。如果我们仍然有自我的念头四处游荡,我们就放下自我。首先试着训练平静。现在有功德。布施和持戒的功德是什么?那就是产生天国或神性,快乐生起。快乐从善良、从牺牲中生起。如果我们只有贪婪,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视为自己的,它将变得越来越沉重。我们将有占有欲,有忧虑。越来越多。但当我们放下时,它很轻。这叫做波罗蜜,做善行。心轻盈,身轻盈, 善于寻求财富,并且善巧的管理财富。并不需要实现所有,所做的只是为了心里那个善的驱动,为了推动戒法和智慧的产生。
有时候,有人问到说:我们只要修行,可以吗?可以。修行去吧,进入佛法的实质。但是那些人看到不是我,不是属于我,所有的一切都属于这个世界,他们的心中就会有慈爱和悲悯,愿意分享和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。这个善,并不是人人都容易能做到的。无论谁哪怕做一丁点的好事,我们也要随喜,要对他们说:萨度。每当我们看到有人修福,供养,听法,行善,帮助社会等等,都随喜赞叹,这样来树立心。如果他做得比我们更好,就更应该高呼随喜。随喜每一颗心。
事实上,每一颗心都是没有名字的。只是觉元素(知元素),依靠这个身体,所以安立了这个名字,那个名字。除去这个身体,那个心是由于无明在造作,才产生了自我。如果没有无明的造作,就没有自我,没有我,没有他;没有男,没有女;因此,我们想要抵达解脱的认知和智慧,就要随喜每一位有善行的人,并且不去给那些被烦恼压倒的人,加重负担。每个人、每颗心都想要解脱,自由自在。
但起初,他根本不知道自由怎么样的。那我们已经稍微知道了一点自由,但是别人还是被贪、被自我迷惑着、被无明遮蔽着。我们就要这样想:别人对我们生气了,我们看到他生气,就不要再以生气来回报。因为看到过患。佛陀教导说,当有嗔恨产生时,别人对我们愤怒了,我们不要再回报以愤怒。否则的话,就代表说我们的修行还不怎么样。我们要宽恕。越是我们有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,能够去回击/报复下属或者是比我们弱的人,但是我们忍耐着不去做,这个做到就有点难了,不容易做到的。有能力回击,但克制自己没有恶意不去做,这个同样更难做到。
但是那些作为下属的,那些权势和影响力不多的人,无法回击的人,那是一种层次的忍耐。那对于那些权力更大的人,要有更大的忍耐,不回击,宽恕、平等舍离,不加剧矛盾,这确实有更大的功德波罗蜜了。我们就训练自己的心,恶意会越来越少,我们越是明白佛法——事实上,这个心没有自我,为什么要去对他怀有恶意/呢?都是无明在造作他的心,不是他,他的心也不想要这样,但是还在被迷惑着。有智慧的人就看到,那些被无明、欲望、执取所压倒的人,他的心还是小孩子,就原谅他,不加剧矛盾,等到有机会时就帮一把。
这些四梵住(无量慈悲)会守护好我们的心,安稳有禅定。当禅定稳固时,就会以佛法之道看待这个世界的一切,都会看成是一种世俗概念,心就能够解脱,看到所有的东西,仅仅是个名词。 有时候我们就去读佛法教导的偈颂。像一颗树木,我们给它起一个很漂亮的名字,叫雨树。有时候它有另一个名字,就可能叫另一个名字了。但其实他没有什么名字,没有名字。那个树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字,只是我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。如果想要听起来好听的,就可能叫另一个名字。
因此,当我们来学习和理解,就看到一切事物,只是名字,只是世俗概念,没有真正的自我,哪怕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。那就看到佛法了。看到佛法,但还是不证悟佛法。只是把邪见改变为正见,仅此而已,这并未超出我们的能力所及。我们一直根深蒂固的这个自我、自我,你就放下一些吧,不要有自我呀——这要通过智慧。
智慧的产生,需要训练我们的定力稳固。我们这里修行的,并不只是坐着。接下来,整天都要训练正念和正知,一直思维佛法。最后,戒定慧,就会聚拢起来,就会清晰地看到,我们就对修行佛法没有任何怀疑。不亢奋,不沮丧,这是见法之道。当禅定提高,戒律也持守的很好,身轻盈,心轻盈,修行就很容易。我们努力地修行,以达到这个禅定的最初级层次。
因此,我决心每天,每月,每年的去增长善,这个是培植波罗蜜,培植心,培植心里的善,心就会越来越明亮,越来越美丽庄严,从人的心,转变为天人的心;从天人的心再转变为圣者的心 ——那就是 “高尚”。
就看到名色(身心)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真相,就可以摧毁邪见,驱散迷失,生起正见,这都没有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。愿你们都下定决心。
祝福大家。